Source:Gessey
6月2日,在2021 SNEC 会议室,来自晋能集团的杨立友博士分享了晋能集团对TOPCon与HJT技术上的发展。目前,单晶多晶迭代完成,HJT与TOPCon技术崛起。17年5月晋能控股异质结领域有100mw产能投产,去年又增加100 mw,平均转换效率为24.4%。在成本上,通过浆料,靶材,银浆、智能化进程等方面来逐渐降低成本,相信未来能够将成本压缩至与PERC技术一致的水平;在浆料方面,Ag/Cu浆料的开发有了发展成果,其成本比传统低温浆料降20%-50%,并且通过了3倍IEC61215测试标准;在生产设备方面,异质结生产设备成本有望持续成功下降,使得异质结技术在初始投资与折旧成本上相比PERC有一定优势。异质结产品对比PERC产品,在性能上有一定的优势。温度系数0.26%每度。156半片可做到510w,效率22.2%。
目前,各个主流组件厂商纷纷布局TOPCon与异质结技术,于今年SNEC展会上推出各自新型产品。根据盖锡咨询调查,现有推出的异质结与TOPCon产品大多数为166mm,片数上分布较广,但主要为72与60片,功率分布上主要为400-500w。在转换效率上,目前主流电池片转换效率维持在24%-25%,组件效率维持在22%-23%。而新品技术方面,N型异质结电池技术占新品的多数,采用TOPCon技术的组件相对较少,目前TOPCon与异质结电池产能较低,但陆续有产商宣布投资异质结TOPCon电池片产线计划,例如隆基计划于年底建成500MW异质结电池产线,在其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的技术背景下,TOPCon与异质结技术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技术。